日本女人被迫噤聲的性別暴力,從語言中必須對上司使用敬語可以看出其壓迫其來有自。
從#metoo譴責性侵害運動開始,關於女性的療傷力量逐漸得到支持。
台灣的性別意識高於日本丶韓國,就算如此,性侵事件不見得會減少,每當我再次接到有性創傷的女性個案時總是再一次痛心,但這次至少有我陪妳一起過。
妳有求助管道,只要妳願意開口,只要妳不放棄。請相信有人願意陪妳,雖然一定有路人甲乙會說「妳為什麼不小心一點」之類的癈話,但一定有人懂妳的處境。
請別躲起來,那傷是好不了的。台灣的精神醫療與心理諮詢管道太多太方便了,至少我的經驗是,只要願意求助都可以看到受害者的顯著進步。
所以無論如何,請不要躲在陰暗角落裡,請努力去找懂妳的那些人。